佛陀讲法

第二册:十二

佛陀开示,如果修行者想要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就必须在身体、言语和意识这三大方面广造善行,才能成就大家的愿望。如果修行者在修行的路上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就能够在现实之中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就会得到现实的快乐:第一是六根寂静,第二是适量饮食,第三是经常行禅散步。 怎样才能得到六根寂静呢?修行者无论是见到了美境,还是听到了妙音,或是闻到了香气,或是尝到了美味,或是接触到了细滑,或是心中生起了美妙的回忆,修行者都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不会被这些外尘所打动所干扰,反而会严守内心的清净,不去追逐那些华而不实的梦幻泡影。这就是六根寂静的真理。 什么是适量饮食呢?

第二册:十一

🪷①🪷 佛陀开示:今日为你们开示的法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解读,无一不善,具有一切义理,属于真正清净无染的梵行。 什么是一成法呢?是指广行十善业、断除十恶业、不放纵身口意的行为。 什么是一修法呢?是指常念自身污秽不净。 什么是一觉法呢?是指杜绝所有能够导致烦恼的接触。 什么是一灭法呢?是指灭除自己的贡高我慢。 什么是一退法呢?是指看不清万事万物的真相,以为所有色身都是清净的。只要持有这种想法和观念,就一定会退失解脱之心。 什么是一增法呢?是指能够看清所有色身无一不是污秽不净之物组合而成,这样的观念能够增发出离之心。 什么是一难解之法呢?

第二册:九 ~ 十

九 佛陀开示道:“各位修行者,如果有人在请佛弟子开示佛法时使用了粗暴之语,或者粗暴之词,那么这些修行梵行的修行人就不可以向他教授佛法,自然也不会指出他的过错。那么,什么是粗暴之语呢?当一个人心中有恶不善的爱欲和念想,说出的话语就会被污染,就会随之涌现出非常傲慢、欺狂、谄诳、贪婪、嫉妒、无惭、无愧、嗔恨和恶声恶气等粗暴言语,就会做出呵斥修行人的轻慢无礼之举,就会对修行人的忠告置之不理或者转移话题甚至反唇相讥。这类人经常以沉默或嗔恚之心来对抗,憎恨嫉妒越来越猛烈,整日与那些心术不正的恶友打得火热,不知恩,

第二册:六 ~ 八

六 佛陀开示:“当修行者不能善于观察他人内心时,就应当善于观察自己的内心,如此修行,必定能够带来很大的利益。那么,如何来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呢?你们可以这样自问:我停止了一切妄念,我找到无上的般若智慧了吗?我为了得到无上的般若智慧,我内心停止一切妄念了吗?我是不是既没有停止内心的妄念,也没有得到无上的般若智慧呢?我内心的妄念停止了没有呢?无上的般若智慧得到了没有呢? “当修行者如此观察之后,发现自己内心虽已停止了妄念,但还没有获得世出世间的无上般若智慧的时候,就会精勤修行、广学多闻,长此以往,就会没有妄念而获得无上的般若智慧。如果深入观察之后,

第二册:一 ~ 五

一 佛陀开示,修行之人过着平凡简单的生活,有的甚至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还会被世人轻视,但是你们依然如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你们为了追求无上的智慧,为了彻底摆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控制,最终能够了脱生死不再轮回的缘故。各位善根深厚的修行者,你们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不再有让你们感到恐怖的事情发生,也不再担心死于非命,你们修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彻底摆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世间八苦的纠缠不清吗?不就是为了永远断除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吗?既然是为了这个目的修行,那你们为何还像那些愚痴无知的凡夫一样,生起贪欲而被染着呢?当一些事情不随你们的心意时,你们就会随之出现嗔恚、懒散、心念散乱的情况,进而六根迷乱。就好比有人刚出黑牢又进暗室;

Episode

00:00:00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