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开示,如果修行者想要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就必须在身体、言语和意识这三大方面广造善行,才能成就大家的愿望。如果修行者在修行的路上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就能够在现实之中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就会得到现实的快乐:第一是六根寂静,第二是适量饮食,第三是经常行禅散步。

怎样才能得到六根寂静呢?修行者无论是见到了美境,还是听到了妙音,或是闻到了香气,或是尝到了美味,或是接触到了细滑,或是心中生起了美妙的回忆,修行者都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不会被这些外尘所打动所干扰,反而会严守内心的清净,不去追逐那些华而不实的梦幻泡影。这就是六根寂静的真理。

什么是适量饮食呢?修行人吃饭喝水,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也不是为了身体好看,而是为了延续生命,为了身体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修行人才能专心致志地修行、一心一意地弘法利生。好比有人身上长疮就去涂抹药膏,之所以涂抹药膏,只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其它。因此,修行人吃饭喝水,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是为了精进修行、借假修真。这就是适量饮食的真谛所在。

为什么说修行者要经常行禅呢?在白天或晚上,修行者可以去空地走走,在一定的直线距离内缓慢而专心地步行往返,将心意专注于脚步的移动。对佛法的忆念,无论是行住坐卧,还是起心动念,都应当思维妙法,除去一切障碍,摄心一处。如果是在床上,可以两足叠在一起,心里观想着太阳发出的光明,进入睡眠状态。这样的行为也是行禅。

众生有多种病患,其中三种分别是贪欲、嗔恚和愚痴。当贪欲生起时,就看不透人的本来面目,一旦染着,其后果极其惨烈,更加严重,更加难以回头。当嗔恚生起时,就以慈心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当愚痴生起时,就要用世出世间的智慧来对治,看透世间万法无非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无时无刻不处在无常变易之中。你们应当精勤修学,用这几种药去对治导致痛苦轮回的病根。

众生有三方面的恶行,分别是身体的恶行、口舌的恶行和意识方面的恶行。如果修行者想要不再轮回、不再身心痛苦,就必须杜绝和断除这三大恶行,尽可能地广积善行。如果身体有恶行,就要用身体广修善行;如果口舌有恶行,就要用口舌多行善业;如果是意识有恶行,就要用意识多行善业。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防止身、口、意三大方面发生十恶行为,尽可能地去广行善业,当身口意三业完全清净之后,就能证入到涅槃极乐境界。

愚痴之人经常做伤害众生的恶行,而智慧之人时时刻刻都以十善业来规范自己的身口意行为。你们要远离愚痴之人的所有行为,以智者的行为为榜样来严格要求自己。

世人都贪念身体的少壮健康长寿,修行者虽也有此贪念,但他们应当知道,身体没有永远的少壮,也没有永远的健康,更不会长寿不死亡。所以,修行人如果发心出离三界、摆脱轮回的痛苦,就应当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在生命还没有终结的时候,勤加修行离苦得乐之法,以期早日证得不生不灭永远健康长寿的涅槃境界。各位修行者,你们应当知道,在这三界之中,此贪念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如果想要不再经历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痛苦折磨,就必须停止追逐虚妄,使心安神定之后,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

0:00
/5:33

十三

造成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是贪嗔痴三毒。一个人一旦被贪嗔痴三毒染着,其内心就会被爱念束缚而生起爱念。爱念生起后,就会去争取去追逐。只要去争取去追逐,这个人就会在世间造下种种业行,恶业就会随之出现。只要恶业出现,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世间八苦必将如影随形,人就会沉沦在生死苦海之中。好比一个人种果树,树苗刚出土时娇小嫩弱,需要小心呵护,需要肥沃的土壤培植,需要给与适当的浇水灌溉,如此养护后无需多久,这果树就有可能长大并结出甜蜜的果实。同样道理,一个人如果放任贪嗔痴三毒泛滥和滋长,他就会生起贪欲。贪欲一旦生起,就会去争取去追逐,就会在世间产生恶业,随之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也就如影随形了,使之沉沦在生死苦海之中。

如果修行者对贪嗔痴三毒的缘生缘灭的无常变易本性能够了知,从而看淡、灭除和远离种种欲望,其内心就不会被欲望束缚,内心就是安定的。内心安定了,欲望也就无处生起。而无欲的人是不会去争取去追逐的,不争取不追逐,人也就不会有机会去体验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世间八苦,那么世间八苦也就彻底与他无缘了。好比刚刚出土的小树苗,正处于弱小娇嫩时期,如果不去细心养护,不给它肥沃的土壤与浇灌,这小树苗就会渐渐枯萎,最后消失在大地之中。假如把小树苗拔出土壤,毁坏其根,折断其干,而后用火烧成灰,或洒向大地,或倒在流水之中,在未来的时间里,它就不可能获得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