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开示道:“各位修行者,如果有人在请佛弟子开示佛法时使用了粗暴之语,或者粗暴之词,那么这些修行梵行的修行人就不可以向他教授佛法,自然也不会指出他的过错。那么,什么是粗暴之语呢?当一个人心中有恶不善的爱欲和念想,说出的话语就会被污染,就会随之涌现出非常傲慢、欺狂、谄诳、贪婪、嫉妒、无惭、无愧、嗔恨和恶声恶气等粗暴言语,就会做出呵斥修行人的轻慢无礼之举,就会对修行人的忠告置之不理或者转移话题甚至反唇相讥。这类人经常以沉默或嗔恚之心来对抗,憎恨嫉妒越来越猛烈,整日与那些心术不正的恶友打得火热,不知恩,不感恩,更不会报恩。各位修行者,若有人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那么他说出的话就是粗暴言语。对待这种人,那些修习梵行的修行人是不会跟他交流的,更不会向他教授佛法,也不会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各位修行者,你们作为发心出离三界不再轮回而修行的人,应当用心思量。 

“各位修行者,当有人心中充满恶念时,我不会喜欢他。当我的心中也是充满恶念时,对方也不会喜欢我。作为佛弟子,你们应当这样想:心中不行恶念。当有人用种种粗暴言语跟我说话时,我也会非常不喜欢。反之亦然,当我用这种态度跟别人说话时,别人也不会喜欢我。

“各位修行者,如果有人诚心诚意地向修行者请教说:‘诸位尊者,请教授我佛法,指出我的缺点与不足,不要让我在六道中无休止地轮回下去吧。’当他用如此至善的言语真挚诚恳地请教时,那些修习梵行的修行人就会教授他佛法,指出他的缺点与不足,也不会为难他。各位修行者,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人的心中没有恶念从而使得言语纯善。假如心中无恶欲无恶念,就不会被污染,态度就非常柔顺,不会欺狂世人,不会阿谀谄媚,不会悭贪嫉妒;具足惭愧之心,说话言辞非常柔顺;不会被比丘或其他人呵斥,也不会被比丘或其他人轻慢;面对比丘或其他人指出缺点与不足时也不会顾左右而言他,更不会心生嗔恨;不交恶友,不随恶伴侣;知恩报恩。这些都是心中无有恶念恶欲的具体表现。作为修行者,你们应当仔细思量。 

“当那人心中无有恶欲恶念时,我就会非常喜欢他。同样道理,当我心中没有恶欲恶念时,对方也会非常喜欢我。作为发心出离三界的修行者,就应当具足这种观念,不行恶欲、不起恶念。这样修行,身口意就不会有恶行出现。如是观照,修行者必定能获得很大的利益。当欲念在心中生起时,要用心观察这个欲念是否属于恶念,如果生起的是恶念则不欢喜,就要想方设法使之得以根除。如果生起的不属于恶念,就会心生欢喜,庆幸自己清净无染。各位修行者,就好比眼睛正常的人照镜子就会发现自己的脸是否干净一样,如果发现自己的脸上有污垢,则不会欢喜,就会想方设法清洗干净。如果发现脸上没有任何污垢,就会因为脸面洁净而心生欢喜。 

“当修行者这样观察内心时,就会知道内心有没有被污染,言语是不是非常柔软,态度会不会显得傲慢,有没有欺负他人的迹象,有没有阿谀奉承的举动,有没有悭贪嫉妒的行为,有没有惭愧之心,言谈举止有没有嗔恚之意,是不是被人呵斥,有没有被人轻慢,会不会被人检举批评,遇到事情会不会顾左右而言他来回避实质问题,有没有与出离三界无关的俗事,所有欲念之中有没有嗔恚憎恨嫉妒的念头,有没有恶朋友和恶伴侣,是不是知恩感恩报恩。当修行者这样观察内心的欲念时,如果是恶法,就会心生不欢喜而想方设法做出了断。如果是善法,就会心生欢喜。因为心生欢喜,身体就会止息所有恶法而感到快乐。因为内心快乐,心就会安定下来。当心安意定之后,就能够洞悉世间万法的绝对真理。当如实观照诸法实相之后,就会厌离三界六道中一切有为之法。当强烈的厌离心生起之后,对世间万物就不会再有丝毫的欲念,没有欲念后本心就从中解脱出来。因为解脱的缘故,就会知道自己从三界六道中彻底解脱出来了,导致生死轮回的因缘已尽,清净无染的梵行得以建立,应该具足的修为已经圆满,再也不会在三界六道中无休止地轮回。”

0:00
/6:54

在人世间,有几种行为能马上消减一个人的福报和功德,那就是贪欲、憎恨和嫉妒。修行人之所以修行,皆以出离苦海不再轮回为根本。因此,在每一个有情众生面前,修行人应当以大慈之心、包容之心和行为来对待众生,而不是心怀贪欲、憎恨和嫉妒来对待众生。这种慈悲心和包容心是通过意念形成的,是要体现在言语中和行为中的,所以,修行人在实践中要充分体现出修行人应该具备的慈悲心与包容心。当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人世间时,三界诸天所有众生当中,无论是智慧还是福报,都不能与释迦牟尼佛相提并论。释迦牟尼佛是宇宙中十方世界一切有情众生当中最为尊贵的,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他,他是世间最好的福田。如果有人生病,应该去探望,而这探望病人的功德与去探望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是一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佛陀也经常去探望病人,在所有布施当中,探望病人的布施是无比的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释迦牟尼佛知道,这样的布施,能够获得大果报,得到大功德,能名扬天下。佛陀能够得到离苦得乐的正确方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希望有缘众生能够奉行。

世间有两大非常苦恼的事情,第一件事是广造诸恶而面临报应;第二件事是不造善行不培育福德。这两大苦难之事将带来无尽的烦恼,所以,你们想要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就必须知道烦恼的缘起法则。切记不要去做导致烦恼的事情,要广行不导致烦恼的事情。如果众生持有错误的见解,他的所作所为和趣向都不可能是珍贵的,也将被众生和百姓所轻贱。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都是错误的知见,是恶不善的缘故。就好比种子是苦的,就算是将种子种到田地里,最后结出来的果子也是苦涩的。那些具备邪知邪见的众生,无论是心里想的、嘴上说的还是身体做出的行为,都是恶行,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你们想要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就必须彻底摒弃邪知邪见,启迪正知正见。持有正知正见的众生,无论他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难能可贵、被世人广为赞叹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具备了正知正见。就好比甘蔗、葡萄这种甜蜜的水果,如果有人平整好土地,撒播上种子,一旦开花结果,果子的味道就会非常甜美。这是因为其种子本来就很甘甜美味的缘故。基于这个道理,你们要广学多闻,以期早日建立并安住在正知正见之中。

0: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