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佛陀讲说醒觉之道

佛陀讲说醒觉之道。他解释⼀切事物的⽆常性和互依性。他告诉他们醒觉之道能消除妄见和超越痛苦。他解释禅定和了解是要从守戒⽽获得。他的声⾳响如洪钟,暖如春⽇,柔若微⾬,壮似狂潮。超过⼀千⼈在聆听,没有⼀⼈ 敢⼤⼒ 呼吸或把⾐衫移动,以免打扰佛陀的妙⾳。

 

【55】 收大王为在家弟子

频婆娑罗王的眼睛⼀刻⽐⼀ 刻明亮。他感到越听越是开怀。他的很多疑问和烦恼都逐⼀消散。他的脸上挂了⼀个灿烂的微笑。开示完毕,频婆娑罗王合掌站立起来。他说:“世尊,我年幼时有五个愿望。现在我都得偿所愿了。第⼀个愿望是加冕为王。这我已得偿了。第⼆个愿望是在今⽣遇到⼀个开悟了的导师。这也得偿了。第三个愿望是有机会礼敬这位导师。这在今天得偿了。第四个愿望是有这样⼀个导师给我指点真理正道。这亦在今天得偿了。⽽第五个愿望就是能够明⽩了解觉者的教化。我刚才已连这个愿望也得偿了。世尊,你的妙教令我对世法有了很深的理解。恳请世尊你收我为你的在家弟⼦吧。”

佛陀浅笑,表示接纳他的要求。

 

【56】 素肴供奉佛陀

频婆娑罗王⽴ 即展开筹备供养佛陀和⽐丘的盛宴。他打算在宫中的名贵砖地⼤堂接待他们。他下诏所有⼈民在街上结彩挂灯来欢迎佛陀和僧团。他也同时邀请了很多其他⼈参加,包括政要和他们的家属。就是与未到十二岁的阿阇世太子年纪相若的小朋友,也在邀请之列。很清楚佛陀和⽐丘们都不会希望因为他们⽽⼤ 开杀戒,他便下令只可烹制美味的素肴作供。

 

【57】 佛法僧三宝

一天,憍陈如主持近三百人的皈依仪式。礼毕之后,憍陈如给信众讲说佛、法、僧三宝。

“佛陀是醒觉者。⼀个醒觉的⼈可以看到⽣命和宇宙的体性。因此,⼀个醒觉的⼈是不会被虚幻、恐惧、嗔怒和欲望所缠绕。⼀个醒觉的⼈是个⾃由的⼈,⼼⾥ 充满和平和喜悦、爱和谅解。我们的导师,乔达摩⼤师,就是⼀个全然醒觉的⼈。他引领我们在此⽣修正我们的不察,使我们也觉醒过来。我们每个⼈都有佛性。我们都可以成为佛陀。佛性就是觉醒和超越所有愚痴⽆明的本能。如果我们都修习察觉之道,我们的佛性便会⼀天⽐⼀ 天明亮起来。总有⼀⽇ ,我们也可以得到⾃由、平和与喜悦。我们必须在⾃⼰⼼ 内寻找我们的佛性。佛陀就是第⼀件⾄宝。”

“佛法就是导致醒觉之大道。它就是佛陀所教的道理,帮助我们超越⽆明、嗔怒、恐惧和欲望等笼牢之道。它能导致⾃由、平和与喜悦,又能使我们去爱和了解所有的⼈和事。了解和爱是醒觉之道上的两个最美丽的果实。佛法就是第⼆件⾄宝。”

“僧伽就是修⾏醒觉之道的群体,⼀起并肩同修佛道的⼈。如果你想修⾏以获得解脱,群体共修是很重要的。独修的⼈往往在修⾏道上会遇到障碍⽽影响他达到醒觉。因此⽆论是⽐丘还是在家信众,都应该皈依僧伽。僧伽就是第三件⾄宝。”

“年轻⼈,今天你们是皈依了佛、法、僧。有它们的扶持,你们便不会漫⽆⽬ 的或迷失⽅向,⽽会在觉悟之道上成就真正的进步。我⾃⼰ 皈依三宝已有两年了。今天你们也发愿同修。让我们⼀起为皈依三宝⽽庆祝。这三件宝⽯固然⾃⽆ 始以来已经在我们⼼中存藏着。让我们现在⼀起修⾏解脱之道,以使这三件珍宝从我们内⾥发出光芒。”

 

【58】 十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

马胜望了望舍利弗,然后很亲善地微笑。他答道:“我是在释迦族的乔达摩大师门下修习的。他又被称为佛陀。他现时正居于棕树林的申怒波林庙宇附近。”舍利弗的眼睛为之一亮,“他的教义是什么?你可以和我分享吗?”

“佛陀的教理深广绝妙。我也未能全部把它掌握。你应该亲自去听教于佛陀。”

但舍利弗继续央求马胜:“我请求你,就是一字半句也好,请你与我分享佛陀的教诲吧。它对我会如珍似宝。我迟些定会亲临受教的。”

马胜笑笑,然后诵了一首很短的偈颂:

诸法因缘生,
诸法因缘灭,
我师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舍利弗顿觉心开意解,心内如泛起了一片强光,完美无瑕的正法在那里一闪而过。他向马胜鞠躬礼谢之后,便赶去找他的好友目犍连。

当目犍连看到舍利弗的一脸光彩, 便问道:“ 我的兄弟, 什么使你如此兴奋?难道你已找到了真理大道?请快告诉我吧!”

舍利弗把事情一一告诉了目犍连。当他把偈颂向目犍连诵来,目犍连也觉一闪的强光燃亮了他的心怀。他实时看到宇宙仿如一个交织兼容的罗网。此是因彼是,此生因彼生,此非因彼非,此灭因彼灭。在明了缘起法之后,万物有始创者的信念自然消散。他现在明白怎样可以中断生死之轮。解脱之门在他眼前实时开启了。

目犍连说道:“兄弟,我们一定要立刻去见佛陀。他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导师。”

 

【59】 佛陀讲授五戒为导致家庭和乐、国家太平之道

“第⼀戒是不杀。受持此戒可长养慈悲⼼。众⽣皆惧死亡。正如我们⾃⼰ 爱惜⾃⼰ 的⽣命,我们也应该同时爱惜众⽣的⽣命。我们除了不去夺取别⼈的⽣命,也应该避免伤害别类⽣命。我们应与⼈、动物和植物和谐相处。如果我们滋养爱⼼,痛苦就会相应⽽减,⽽快乐的⽣活就会随之⽽⽣。国民如都能受持此不杀之戒,整个国家都必定会和平安稳。当⼈民都尊重彼此的⽣命,国家必定富强,⽽外来的侵扰也便容易应付得多了。就是国防设备完善,也没有必要动⽤。军队⼠卒便也可以⽤他们的时间去修桥补路、开荒建坝,做这些有建设性的⼯作了。

“第⼆戒是不偷盗。我们没有权去夺取他⼈⽤ 劳⼒换来的财产。试图抢夺他⼈的财物就是破戒。骗取或以欺压⼿段强取都是偷盗。从他⼈的⾎汗劳⼒图取暴利也是破戒。假使每⼈都受持此戒,社会平等便会萌芽,⽽劫杀也必然很快⽌灭。

“第三戒是不做不道德的性⾏为。性关系只限于夫妇之间。受持此戒能在家庭⾥建⽴互相信任和快乐,同时免除其他⼈的不必要痛苦。如果想有快乐⽽又有时间帮助国家民族,就必须避免三妻四妾。

“第四戒是不妄语。不要说会导致离间或仇恨的话。出口必要是真⾔。是就是是,⾮就是⾮。⾔语可以建⽴信⼼与快乐,但也可以产⽣误会与憎恨,甚⾄杀戮与战争。因此出⾔必须谨慎。

“第五戒是不饮⽤酒精或刺激品。酒精和刺激品都会使⼈丧失理智。⼀个⼈醉酒的时候,很多时会令⾃⼰ 、家⼈或其他⼈蒙受痛苦。受持此戒可保⾝⼼ 的健康。此戒应该时刻遵守。”

 

【60】 发愿锄强扶弱

“我知道⾝为⼀棵鸡蛋花树的职责,是要⽤芬芳的花朵美化森林。但我当时实在被苍鹭的所作所为和⾃⼰的⽆能为⼒折磨得很痛苦。假如我是⼀只⿅或⼀个⼈,我便可以做点事。但被树根系在地上,我完全动弹不得。我当时发愿,如果我将来⽣为动物或⼈,我必定会尽⼒去锄强扶弱。”

 

【61】 发愿全力去帮助人

“孩⼦们,我当时是那棵鸡蛋花树。这⼀切我都亲眼看到。我学到了:如果我们对别⼈慈爱,别⼈也会对我们慈爱;但如果我们对别⼈残忍,迟早我们⾃⼰ 也会遭逢同样的命运。我发愿在我的所有未来世,都会全⼒去帮助⼈。”

 

【62】 结夏安居

佛陀说:“⾬季不是远⾏的好时间。⽐丘们在⾬中需要有地⽅修习。有了这个地⽅,他们就可避免⽣病和践踏被⾬⽔ 冲到地上的⾍蚁。从现在开始,我希望⽐丘们每逢⾬季都安居⼀处。我们可以知会当地的在家信众,在这三个⽉的静修时间前来供⾷。他们也可同时受益于⽐丘的说法开⽰。”这便是⽐丘⾬季结夏安居的起源。

他们把⼤钟挂在迦兰陀湖边⼀棵⼤树上,应温习和禅修的时间,⼤钟便会被敲响以提醒⽐丘。这便成了专念修⾏的⼀个重要部分。佛陀教导⽐丘们每当听到钟响,都应该停下来细观他们的呼吸。

这段时间是要让⽐丘们有机会直接从佛陀那里学习到解脱之道的修⾏⽅法。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给⾃⼰做精进的修习。同时,他们又可避免践踏⾬季中特别多的昆⾍。

 

【63】 精神解脱的印证

迦鹿荼离被佛陀的从容⾃在深深感动。佛陀已很明显地达到了⼀个不会再追求欲望的境界。佛陀就像⼀条在⽔中⾃如地游来游去的鱼,或在天空中安详地飘浮着的云。他完全投⼊当下的⼀刻。佛陀的⽬光和笑容就是他得到了精神解脱的印证。他再不会被这世界⾥的任何事物束缚,⽽他却拥有对别⼈最多的爱⼼和了解。迦鹿荼离发觉他的老朋友在精神道上把他抛离了很远。一时间,迦鹿荼离发觉自己很渴望过一种如比丘般宁静无着的生活。

 

【64】 精神之道的最⼤障碍

佛陀温柔地说:“⼀个⼈⼀ 旦被某些学说教条绊着,便失去了全部⾃由。如果⼀个⼈偏执着⾃⼰ 所信的才是唯⼀的真理,他便会认为所有其他的都是邪见。纷争与冲突全都由狭窄的眼光和见解产⽣。它们可以⽆⽌ 境地扩⼤,浪费宝贵的时间甚或导致战争。对见解的执著,是精神之道上的最⼤障碍。被狭见捆绑着的⼈⽆ 法把真理之门打开。”

“如果我们对⼀些信念执为绝对的真理,也许我们有⼀天会落得如这个鳏夫的下场。如果我们以为⾃⼰ 已尽得真义,当真理真的来临时,我们便⽆法把⼼扉打开来接纳它了。”

 

【65】 佛陀亲证实相

“我所教的并不是什么学说或哲理。它不是理论的推断或思考上的假想。它不像某些哲学理论般,试图探讨宇宙的基本元素是地、水、火、风或神,又或宇宙是有限、无限,短暂还是永恒。一切思想上对真理的揣测和推究,都像围着圆盆边沿爬行的蚂蚁——永远都到不了任何地方。我所说教的,不是哲学。它是实证经验的结果。你是可以亲⾃从你⾃⼰ 的经验中证实的。我说所有⼀切都⽆常,都⽆分别的⾃体。这些都是我亲证的。你们也同样可以。我说万物都是缘其他的事物⽽⽣ 起、进展和坏灭,没有任何的事物是从单⼀的本源⽽产⽣,我是亲证这个真理的,你们也可以做到。我的目的并不是要解释宇宙,而是要帮助带领教导其他人直接体验实相。文字语言不能解释实相,只有亲身的体验才可使我们看到实相的真面目。”

 

【66】 手指并非月亮

佛陀静下来,然后点头,“帝迦罗朅,你问得很好。虽然我所教的并⾮理论学说,但难免仍会有⼈这样想。我要清楚地道明,我所教的是体验实相的⽅法,⽽不是实相本⾝。这个道理正如指着⽉亮的⼿指,并⾮⽉ 亮。聪明的⼈会利⽤⼿ 指来使⾃⼰ 看到⽉亮。⼀个误认⼿指就是⽉亮的⼈,永远都看不见真正的⽉亮。我所教的只是修⾏的⽅法,不是应该对它执著或崇拜的。我所教的就像⼀只⽤来渡河的⽊筏。只有⼀个愚⼈才会到了彼岸,即解脱之岸,还背着⽊筏到处⾛。”

 

【67】 修⾏察觉之道以摆脱⽆明

佛陀说:“感受有三种——好的、不好的和两样都不是的。三样的根都来自身心的领会。感受就像其他物质和精神现象一样有⽣有灭。我教的⽅法是要深切体悟⾃⼰ 感受的来源和性质,不论它是好受的、不好受的或两样都不是的。当你见到感受的来源,你便会了解它的性质。你会发觉感受不是恒常的,⽽你便逐渐不会再被它的起灭所扰动。⼏乎所有的感受都是来⾃对实相的错误见解。将不正确的见解铲除,痛苦便⾃然终⽌。错误的见解使⼈把不恒常的当作恒常。⽆明就是所有痛苦的本源。我们修⾏察觉

之道以摆脱⽆明。⼀个⼈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它的真性。⼀个⼈是不能靠念经供奉来破除⽆明的。”

 

【68】 ⼀切法的真性超越美丽和丑陋

舍利弗对佛陀说道:“师父,一个僧人应如何对待美色?美,尤其是女人的美,会阻碍修行吗?”

佛陀微笑。他知道舍利弗这个问题不是为⾃⼰ ,⽽是为其他的⽐丘⽽问的。他答道:“⽐丘们,⼀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丽和丑陋的。美与丑都只是我们⼼中创造的观念。它们与五蕴是难分难解的。⼀个艺术家的眼中,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美丽,什么也可以被视为丑陋。⼀条河、⼀⽚ 云、⼀片叶、⼀朵花、⼀线阳光,或⼀个⾦黄⾊的下午,全都具备不同的美。我们这⾥旁边的⾦⽵ 也⾮常美丽。”

“⽐丘们,当你们已因看透⽽得道,你们会看到美的依然是美,丑的也仍然是丑。但因你们都已证得解脱,你们便不会被系于它们任何⼀样。当⼀个解脱了的⼈看美,他也同时会看到其中包含着不美的部分。这个⼈会明⽩到⼀切的⽆常和空性,包括了⼀切美的和丑的。因此,他不会被美所迷,也不会抗拒丑陋。”

“唯⼀不会褪灭和产⽣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慈悲就是⽆条件、⽆希求的爱⼼。已得解脱的⼼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慈悲和已得解脱的⼼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喜悦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悦。⽐丘们,精进地修⾏吧,那样你们便会证得真美。”

 

【69】 佛陀与父王重逢

那先沙摩罗上前替佛陀拿着他手里的钵,好让他可以双手捧着大王的手。泪水直流下大王满布皱纹的脸颊。佛陀望着⽼⽗ ,眼⾥充满温暖的爱意。⼤王明⽩悉达多已⾮太⼦,⽽是⼀个很受⼈尊重的的精神导师。他虽然很想拥抱悉达多,但又恐怕这不甚适当。因此,他只合上掌向⼉⼦ 鞠躬,就像⼀个国王向⼀位精神导师⾏礼⼀般。

 

【70】 乞⾷是⼀种修⾏

佛陀对⼤王微笑,“⽗亲,我不是⼀个⼈回来。我是和一大团人同⾏的 ,一团比丘。我也是个⽐丘。就如其他⽐丘⼀样,我也要⾏乞求⾷。”“但你有必要在这⾥的贫窘地区乞⾷吗?释迦族⼀向都没有⼈如此做过。”

佛陀又再微笑,“或许没有释迦族的⼈这样做过,但所有的⽐丘都是这样做的。⽗亲,乞⾷是⼀种帮助⽐丘锻炼谦卑和⼀视同仁的修⾏。对我来说,受穷苦⼈施予⼀个⼩⼩ 的马铃薯,与受帝王的美⾷供养是⽆异的。⼀个⽐丘可以超越贫富的界限。在我的道上,⼀切都是平等。每个⼈,⽆论他是怎样贫穷,也都可以证得解脱和觉悟。乞⾷并没有把我的尊严降低。它只是认同所有⼈的本有尊严⽽已。”

净饭王听得有点呆了。昔⽇的预⾔已应验。悉达多真的成了⼀个贤德之光耀遍天下的精神导师。拉着⼤王的⼿,佛陀与他⼀起步回王宫。

 

【71】 我的幸运

“母亲,我⼀直都很清楚她深宏的勇⽓。你和耶输陀罗是我所认识中勇⽓最大的⼥⼈ 。你们不只给了你们的丈夫了解和⽀持,也成为坚强⼥性的典范。有你们在我的⽣命中是我的幸运。这令我所做的事更容易成就。” 耶输陀罗只是微笑,但没有说话。佛陀的语⽓温和亲切。他没有说太多细节和有关苦⾏的时期。他⽤他的说话来把醒觉的种⼦种植在他⾄亲的⼼⾥。

 

【72】 修习专注和觉察

佛陀告诉他们在⽇常⽣活中要修习专注和觉察,使⾃⼰ 可以深⼊体会⼀切事物,这样痛苦才得以终⽌,⽽他们才会得到平和与喜悦。他又说拜祭供奉和诵经并不是解脱的有效⽅法。

 

【73】 佛陀说教四圣谛

佛陀说教四圣谛: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他申说:“除了⽣、⽼、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创的。由于⽆明与妄见,⼈所说所做的往往会给⾃⼰ 和他⼈带来痛苦。嗔恚、愤怒、多疑、嫉妒和⽓恼都会产⽣痛苦。这全部都是由于缺乏觉察。你们⾃创的苦恼就像⼀间⽕宅,把你们困在内⾥,不能⾃拔。向神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由的。你们必须看清楚你们的内⼼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痛苦是什么。⼀旦明⽩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

“有⼈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以对他发怒。但这只会增加痛苦。如果你是⾏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作反应。你会把⼼平定下来,去寻求那⼈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定可以找到那⼈恼怒的因由。假如你所发现的,是与你⾃⼰ 的错误⾏为有关,你⼀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 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你真正的本怀,⽽避免再令⼤家增加痛苦。”

“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定⼒和达到了悟。戒律是导致平和快乐的⽣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使我们在⽣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专念能栽培出我们照亮⾃⼼ 和外境真性的能⼒。有了这种能⼒,我们才会真正了解⼀切事物。”

“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这种了解只可以从深⼊洞察⼀切事物的真性⽽得。戒、定、慧,就是导致解脱之道。”

佛陀稍停⼀ 会儿, 继续说:“ 但痛苦只不过是⽣命的⼀⽅⾯ 。⽣命的另⼀⾯ ,是美妙的⼀⾯ 。我们⼀旦看到这⼀⾯ ,幸福、平和与喜悦便唾⼿可得。当我们的⼼摆脱了缠缚,我们便可以直接与⽣命的神奇美好接触。真正掌握到⽆常、⽆我和缘起法的真谛,我们就可以看到⾃⼰ 的⼼怀是何等的奇妙了……”

“因为我们⼀直被困在⾃⼰ 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命美好⼀⾯的感觉。当我们破了⽆明,那⽆限平和、喜悦、解放甚⾄涅槃的境界便会显现。涅槃就是去除贪、嗔、痴。它是平和、喜悦和⾃由的出现……”